首页

能看的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8 22:36:59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29349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北京推十项行动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小时候跟父亲做酒,手拿肩扛取柴、取煤,烧火蒸馏酒,人工取酒、装酒,那时候一年也就生产个几吨酒。现在我开酒厂,这些全是用电,全部电气自动化,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约成本,年产酒量能达到1500吨,时代的变迁就是不一样。”山西传统老酒坊负责人胡双全说。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进入“签约时间” 各方牵手实现“双向奔赴”

临翔区忙畔街道玉龙社区将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启动实施“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石榴红”主题活动月,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学习卡丨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习主席强调一个关键词

据悉,中国古典学专业2024年起即可进行高考招生。展望人才培养,吴洋说,人大国学院希望通过全新的学科规划和专业培养方案,实现本硕博知识与课程纵向贯通。“希望新学科能培养出精专于中国古典学的学者,即便有的学生后来有了其他方向的研学选择,相信本学科打下的基础也将为其将来的发展加分。”

薛澜谈各国对人工智能态度差异

近段时间,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引发公众对有关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实施边界、司法实践等问题的热议与思考。在现实中,有关《刑法》第二十条的法治剧情经常上演,每一个涉及或有可能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例,都关系到相关当事人的权益、责任乃至命运走向,关系到“第二十条”的落地成色,关系到正当防卫规则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些案例中的“第二十条”有时比电影情节更复杂,更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陕西警方“夏季行动”破获查处刑事治安案件4.3万余起

依托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长汀县司法局按照“统一谋划、特色定位”的思路,紧扣“生态修复+社区矫正”模式,突出“生态修复”“环保法治宣传教育”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建设“补植复绿实践点”“增殖放流示范点”“科普宣传点”和“法治护航绿水青山实践教育基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